天然氣

中俄天然氣大單何以此刻達成?

胡森林、林益楷:中俄天然氣談判拉鋸近20年後達成,不僅因爲兩國各自作出了適當妥協,更是國際地緣和能源格局等多種力量作用的結果,對兩國都具有戰略意義。

中俄上週簽署金額巨大的30年天然氣購銷合同,拉鋸近20年的談判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在雙邊國際關係中,各國都會優先考慮本國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而審時度勢、各自適當妥協,才能實現共同利益。回顧中俄天然氣談判史,雙方在這場艱苦的談判中均展現出較大誠意,最終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談判難點:價格和管道路線

價格是中俄天然氣談判的重中之重,也是媒體的一大焦點。由於各自的參照點和預期不同,對於價格「貴賤」很難得出清晰的結論。筆者認爲,審視這筆能源大單,不應只看價格,事實上價格目前也很難完全確定,能大致確定的只是定價公式。

您已閱讀9%(257字),剩餘91%(25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