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系

FT社評:中俄協議並非普丁的勝利

中俄簽訂的天然氣協議,並不標誌着俄羅斯戰略外交關係的重大轉變,甚至凸顯出它的日益衰弱——只能繼續充當「初級合夥人」及原料供應者。

長期以來,俄羅斯、中國和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形成了一種被外交官們稱爲「戰略三角」的關係。歷史表明,如果三個國家中的兩個打造出強大的雙邊關係,第三個國家在大型外交政策問題上就有可能陷入孤立。

1972年,美國前總統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出人意料的「對華開放」政策,就爲這一「地緣政治網路」的運作提供了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美中兩國邦交的正常化令蘇聯措手不及,同時幫助了西方在冷戰後期向蘇聯施壓。

如今,這個戰略三角中受到排擠的角色變成了美國。在烏克蘭危機和指控中國開展網路間諜活動上,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都採取了敵對立場。對此,俄羅斯政府和中國政府的回應是進一步改善雙方外交關係,這可能會令美國陷入孤立,並使西方外交複雜化。

您已閱讀26%(319字),剩餘74%(8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