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系

俄中供氣協議的深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終於將歷經漫長談判的天然氣供應合同授予俄羅斯。對普丁而言,此舉能向西方證明俄羅斯擁有共同立場的盟友;在中方的考量中,與聯俄抗美的地緣政治相比,一些實際因素佔據更大份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終於將一份拖延已久的天然氣供應合同授予俄羅斯總統,從而結束了長達10年的漫長談判。在這10年裏,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使得中俄雙邊實力平衡朝著有利於北京的方向傾斜。

根據這項4000億美元協議的條款,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將在30年期間每年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來說,這筆交易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得俄羅斯能減輕對歐洲客戶的依賴。這種依賴因莫斯科吞併克里米亞和破壞東烏克蘭穩定而面臨風險。

「至少從象徵意義上說,(俄方)已經證明,他們能與中國找到足夠的共同立場來發出這個強大信號,」莫斯科智庫——俄羅斯外交與防務政策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主席費奧杜爾•盧基揚諾夫(Fyodor Lukyanov)表示。

您已閱讀24%(390字),剩餘76%(12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