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

拉斯蒂涅的艱難選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財產自由和民主政治並非完全一致。在經濟高速成長時,人們的忍耐程度更高,對未來更樂觀。當成長潮水退去,人們對不平等的抱怨會越來越多。

在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裏,拉斯蒂涅是一個野心勃勃但不通世務的外省大學生。他一心想出人頭地,想當一個法官。心狠手辣的伏脫冷跟他說,這條路根本就走不通。大學畢業最多到一個小地方當代理檢察,一個月一千法郎薪水。到三十歲薪水會漲到一千二法郎。混得好,有靠山,到四十歲可以競爭首席檢察官。但是全法國只有二十個首席檢察官的空缺,而候補的有兩萬人。或者,拉斯蒂涅也可以選擇當律師,但這條路更辛苦。伏脫冷說,你數數看,五十歲左右每年掙五萬法郎以上的律師,巴黎有沒有五個?伏脫冷開導拉斯蒂涅:「雄才大略是少有的,遍地風行的是腐化墮落。」「在這個人堆裏,不像砲彈一般轟進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鑽進去。」他建議拉斯蒂涅去追求一位貴族小姐,而他則去派人謀殺這位貴族小姐的哥哥,這樣拉斯蒂涅就可以到手一百萬法郎的陪嫁,而他索要二十萬法郎作爲報酬。

法國經濟學家Piketty在其新作《21世紀的資本》中,用這個故事來描述19世紀歐美國家的不平等狀況。19世紀是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也是一個貧富極度分化的時期。19世紀末,法國收入最高的10%人口擁有45-50%的國民收入。到20世紀20年代,當法國進入所謂的「美麗時代」(Belle époque)時,收入不平等程度也達到高峯。儘管各國的情況略有差異,但總體來看,19世紀貧富差距日益拉大,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影響。收入分配是當時的一流經濟學家關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一石激起千層浪。Piketty在21世紀初重提收入不平等,引起了一場新的思想風暴。

並非所有的不平等都是不好的。勤勞的人當然應該比懶惰的人收穫更多。聰明的人也會比愚蠢的人得到更高的回報。這是對勤奮和天賦的獎賞和鼓勵。但有些不平等卻非如此。安然和雷曼兄弟的高階主管應不應該拿那麼多的錢?官二代和富二代有沒有資格世襲鉅額的財富?如果一個社會里,貧富分化的趨勢不斷自我強化,到最後1%的人拿走99%的財富,留下99%的人無立錐之地,這個社會是否還值得人們珍惜和呵護?

您已閱讀27%(819字),剩餘73%(22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