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

「去公關」時代到來?

越來越多的歐美公司高階主管,包括巴菲特,都不再聘請公關,因爲他們認爲公關除了「增加企業的套話」之外無所作爲。一些管理者認爲,到了敞開心扉面對媒體的時候。

獨立財務顧問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的聯合創辦人和執行董事彼得•哈格里夫斯(Peter Hargreaves)認爲,職業公關高階主管的工作是「安穩的」。但不好的一面是,他們往往提供「枯燥的資訊」。

正因此,Hargreaves Lansdown沒有僱傭專職的公關人員或團隊。相反,這家富時100指數(FTSE 100)成分股公司將聯絡媒體的職責交給五位高階主管,這五人也是公司事務(財務規劃或退休金之類)專家。哈格里夫斯稱,這種安排的好處是「記者可以馬上與一位熟知財務話題的人員交談。這好過在記者和專家之間插進一個團隊。」壞處是他們可能說出不該說的話:「這點必須忍受。我自己的失言是出了名的。」

公關行業看似無處不在,但仍有公司故意只設立有限的(或者乾脆不設立)媒體或公關部門,也不聘請外部機構。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見上圖)拒絕聘請媒體顧問。這位身家億萬的投資者把媒體來電、投資者問詢和其他各種請求交給助理黛比•博薩內克(Debbie Bosanek)處理,他自己在年會上與股東交流,解釋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矽谷億萬富翁、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選擇親自上陣搞公關,儘管他對超音速「超迴路列車」(Hyperloop)的設想往往使他被視爲「人肉公關機器」的代表。

您已閱讀26%(576字),剩餘74%(16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