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民主的約束和要素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埃及、泰國、烏克蘭等新生民主國家的現狀,證明了民主進程的脆弱。穩定、成功的民主政體需要雙重約束:人民之間的約束、人民與國家之間的約束,而這兩道約束依賴於四項基本要素:公民、衛士、市場、法律。

烏克蘭可以成爲穩定的自由民主制國家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是:可以。烏克蘭將成爲穩定的自由民主制國家嗎?答案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確實知道有一些國家抵達了這個目的地。但我們也知道,普選式民主猶如一株脆弱的植物,尤其是在萌芽期。一些新生民主國家(如埃及、泰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現狀,印證了這一真理。民主之所以脆弱,是因爲它是一種複雜的,在某些關鍵方面不自然的遊戲。

我的出發點是,接受被統治者問責的政府纔是唯一適合正常成年人的政體。其他所有政體都把人民當做小孩。在過去多數人沒接受過教育的時代,這種家長式統治或許說得過去。但這一點已不再成立。隨著人們越來越見多識廣,用這種方式對待人民的政府將越來越難以被接受。我預期(或者說希望)長遠而言,這一點即便在中國也將得到應驗。

事實與這一樂觀看法相符。根據「政體第四代指數」(Polity IV)資料庫,如今近100個國家是(多少有點不完美)的民主國家,比1990年翻了一番。而往前追溯至1800年,這一數字爲0。真正的威權體制國家已大幅減少,從1990年的90個左右減至現在的20個左右。可惜,「半民主狀態國家」(anocracies)的數量從20個左右上升到50多個,這些政權的統治高度不穩定、低效而且腐敗。它們要麼是搖搖欲墜的威權政權,要麼是瀕臨失敗的民主政權。它們對武裝衝突的爆發或暴力奪權十分脆弱。

您已閱讀27%(572字),剩餘73%(15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