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誠信託旗下「誠至金開1號」在最後一刻避免違約,但問題真的解決了嗎?對於投資者而言,雖然這一信託產品的第三期利息打了水漂,但本金安然迴歸,也算有驚無險。然而窟窿並未補上,30億的風險黑洞已從中誠信託、工商銀行和投資者手裏徹底轉移到接盤的「戰略投資者」手裏去了。
令人費解的是:誰會拿30億真金白銀去購買一個已經破產清盤、所有資產估值不足5億的企業股權?戰略投資者的真實身份爲什麼不披露,其背後真實的隱衷是什麼?
有傳聞說是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接手。作爲專門處理不良資產的機構,華融接手瀕臨違約的信託計劃也屬正常業務,可既然是「不良資產」處置,爲何其收購價格沒有體現出風險折扣?原價接手,保本兌付,還能叫「不良資產」處置嗎?
您已閱讀19%(309字),剩餘81%(13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