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經濟

The challenges of a post-crisis world
後危機時代的全球挑戰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全球經濟應當如何走出危機?美國需要捨棄債務辯論中的愚蠢言論,歐元區需要擴大需求和提高通膨率,中國、巴西、印度等新興國家則需要另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

The consensus view of the world economy has become more optimistic, for good reason. The high-income economies seem at last to be taking off;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the US and UK. Bu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lie ahead, notably for the eurozone. For emerging countries, stronger growth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brings benefits, but also costs. If euphoria is among the dangers to stability, 2014 should not see too much of it.

人們對世界經濟形勢的普遍看法已變得愈發樂觀,原因顯而易見。高收入經濟體似乎終於開始復甦,美英兩國尤爲如此。但前路仍然坎坷,特別是歐元區。對新興國家而言,高收入國家成長勢頭轉強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說歡喜之情是威脅穩定的因素之一,那麼它在2014年應該不會太常見。

您已閱讀7%(563字),剩餘93%(79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