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

FT社評:中日角力轉至非洲

安倍晉三非洲之行將中日口頭爭端擴展到非洲,雖然中日競爭不可避免,日本仍不應過度炒作這一競爭,而應繼續向非全面投入資源,以證明其在替代中國方面的吸引力。

中日在東中國海爭議島嶼問題上爭論不休。兩國在拜會東京靖國神社的問題上也發生了衝突,在英國一家報紙的社論版面中脣槍舌劍,兩國大使分別把對方比作《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的黑暗力量伏地魔(Voldemort)。如今,他們不斷變換的爭端焦點已轉向了更遙遠的地區——非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上週訪問了三個非洲國家,試圖藉此加強商業往來,並進一步釋放善意。作爲8年來首位造訪非洲大陸的日本首相,他訪問了象牙海岸、莫三比克和衣索比亞,並稱此次訪問「開闢了日本外交的新邊疆」。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是對非援助國,不過其援助規模無法與中國向非洲傾注的巨資相比。另外,去年6月,日本政府接待了近40名非洲領導人,承諾要加強商務往來,並在5年內提供140億美元援助。

安倍晉三的訪問包含一層潛臺詞。安倍晉三的一位發言人曾忍不住將日本在非洲的做法與中國相比,形容中國做法體現了掠奪性、剝削性,並且易導致腐敗。他笑著說,日本「無法爲非洲領導人提供漂亮的官邸或部長辦公樓」。相反,日本的政策是「幫助提升非洲的人力資本」。令人毫不意外的是,中國外交官中了圈套。一位中國外交官舉著描繪日本二戰暴行的照片,試圖揭露「真實的日本」。

您已閱讀39%(515字),剩餘61%(8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