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

Lex專欄:中國鞋店不容易

三年前,中國鞋店的銷售快速成長,開張新店的速度更快。如今銷售要麼持平要麼下跌。在營收成長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關注焦點轉向盈利能力。

三年前,中國鞋店的銷售以20%的速度快速成長——他們開張新店的速度甚至更快。股票的估值簡直跟桃樂絲(影片《綠野仙蹤》的女主角——譯者注)的紅寶石舞鞋一樣炫目。現在的銷售要麼持平要麼下跌,股價也是如此,而且看起來不太可能反彈。

大眾市場巨擘百麗國際(Belle International)是去年香港恆生(Hang Seng)股指中表現倒數第二的成份股,下跌了五分之二。更高階市場的競爭者——興昂國際(Stella International)股價下跌13%。上週,百麗公佈其去年底的同店銷售成長僅爲1.3%,本週一興昂報告銷售下跌6%。這兩家企業並不直接可比——百麗擁有運動服飾專賣店,興昂爲其他品牌代工的鞋多過自身零售,但它們顯示了中國又一個行業遭受銷售放緩的打擊。

在中國,鞋類是一個不容易的行業。據野村證券(Nomura)數據,銷售前10名的企業(以百麗爲首)僅佔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在營收成長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關注焦點已轉向盈利能力。然而,百麗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設直銷店,雖然其商標和式樣(往往跟頂級品牌很相似)已受到網路賣家的攻擊——它們提供類似的產品,價格卻只是個零頭。投資者對此反應已很明顯:百麗股價的預期本益比爲13倍。在2009年峯值時有30倍。在此期間,興昂股價的估值穩定在14倍左右。其鞋類生產基礎是原因之一,但另一個原因是它更爲謹慎的直營店擴張策略,以及它對那種能抗衡網路低價競爭的強勢品牌運作的堅持。

您已閱讀89%(615字),剩餘11%(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