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

Lex專欄:中國「鞋癖」底氣不足?

以愛鞋女性爲目標的中檔鞋零售商百麗上半年銷售同比增11%,但其股票今年迄今在香港股市表現倒數第二,似乎表明投資者有更大擔憂。

每個「戀鞋癖」都知道,鞋子的最優數量是N+1雙(其中N是目前收藏的鞋子雙數),即便有時財務狀況會遏制該公式的運行。鞋業零售商一直是中國消費者的風向標——他們現在擁有的鞋子數量跟發達市場的「同行們」一樣多。但這個鞋子擁有量公式,並不同時適用於門店數。百麗國際(Belle International)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據野村(Nomura)數據,中國現在人均擁有6雙鞋——比日本人(5雙)多,跟臺灣人一樣,不過仍遠低於英國的人均11雙。總體而言,中國鞋類銷售在過去10年裏一直以1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上升,相比之下美國約爲4%。在以中檔市場愛鞋女性爲目標人羣的百麗,2007年上市以來每年的銷售成長平均達25%。其策略很簡單:門店意味著銷售,因此專營店數量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上半年銷售同比成長11%。這足以讓百麗在本週一成爲恆生指數表現最好的股票,上漲5%,但今年迄今,它的總體表現仍是倒數第二。糟糕的跌價意味著投資者有更大擔憂。

您已閱讀57%(414字),剩餘43%(3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