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國有企業

中國如何增強國企活力?

哈佛商學院資深講師波曾、美國國家投資公司服務協會會長哈馬克:中國應該建立一個能夠對國企施加壓力、令它們提高運營效率、並支付更多紅利的大型機構股東。在中國,目前能夠成爲有影響的機構投資者的最佳候選者,就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中共新一屆領導人最近宣佈,市場應當在分配中國資源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同一份公報也再次肯定了主導中國經濟的國有企業,稱其依然很有「活力」。

這兩個目標表面上是矛盾的,然而通過將這些國企的大量股份分配給中國養老金資產管理機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NSSF),它們有望同時得到推進。這種方法還有一個附帶好處:它能通過增加養老金的預先融資,加強整個養老保險體系。

在中國,少數國有企業在銀行、能源和交通運輸等關鍵行業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卻幾乎從不支付任何紅利。如果中國經濟要變得更有效率,這些企業就必須對市場力量作出更靈敏的反應,實現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客戶價格和運營成本。其結果是,中國已與歐美開啓投資協定談判,這些協定將允許外國企業在部分由國有企業主導的行業與它們展開競爭。

您已閱讀23%(343字),剩餘77%(11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