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銀行業

別了,銀行的傳統模式

FT專欄作家加普:無論是好是壞,傳統的零售銀行都不會恢復過去的面貌。分行的數量將減少,更多的決定將由電腦、而非人類做出。

滙豐(HSBC)正考慮上市其英國業務——即前稱爲米德蘭銀行(Midland Bank)的零售銀行。這個訊息進一步表明,銀行業正迴歸傳統。在銀行業努力修復受損的名聲之際,英國信託儲蓄銀行(TSB)和Williams & Glyn's等舊名字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重塑信任、誠實和可靠等美德也成爲人們討論的焦點。

這類(用駿懋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執行長安東尼奧•奧爾塔-奧索里奧(António Horta-Osório)的話來說)「完全乾淨」的銀行,能否振興傳統的銀行分行,再現那種經理坐在寫字檯後審查貸款和存款的景象?喜劇《爸爸的部隊》(Dad's Army)裏、身兼地方民兵指揮員的「濱海沃爾明頓城」(Walmington-on-Sea)分行經理喬治•梅因沃林(George Mainwaring)那樣的銀行家,會不會大量出現?

雖然銀行信誓旦旦,但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好是壞,傳統的零售銀行都不會恢復過去的面貌。分行營業處將不會像以往那樣多,更多的決定也將由電腦、而非人類做出。分行職員的微笑也許會比以往更加常見,環境可能會更加舒適,但梅因沃林上尉已是隻屬於銀行業過去的幽靈。

您已閱讀20%(513字),剩餘80%(20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