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3年度報告

毛澤東模式與市場改革

前世行行長佐利克:中國新領導層釋放出將毛澤東模式與市場相結合的信號,決定依靠市場約束既得利益羣體,推進改革,同時在黨內開展自我批評,大力反腐。美歐應利用貿易談判推動中國實現經濟轉型,這將檢驗毛式策略與市場能否契合。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成爲一個里程碑。早期評論大多集中在經濟改革上,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次全會釋放出了毛澤東模式和市場相結合的政治信號。

好訊息就是,中國領導人認識到,中國經濟成長模式亟需結構轉型,從出口和投資拉動型成長轉向增加消費和發展服務業。我們絕不能低估此次全會的勇氣。中國經濟年成長率30年來保持在接近10%的水準,現在要改變計劃不是小事。大多數國家對改革都猶豫不決,直到危機或者經濟放緩迫使他們不得不改革。1960年世界銀行(World Bank)列爲中等收入國家的101個經濟體中,到2008年只有13個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不太好的訊息就是,中國往屆領導人也說過必須改革。但既得利益羣體抵制改革。因此,習近平主席似乎得出了結論,認爲必須拿出一個政治計劃,來扭轉共產黨和中央權力的衰減。

您已閱讀23%(346字),剩餘77%(11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