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

改革帶來樂觀經濟預期?

觀察人士認爲,中共最新改革方案標誌着中國的治理哲學發生深層次轉變。有觀點稱,隨著中國轉變經濟模式,痛苦在所難免,如金融機構更容易破產,企業也面臨壓力;不過也有人相信,改革將令中國經濟先升溫,隨後放緩,進入更可持續的成長軌道。

中國總理李克強喜歡說,對中國經濟來說,最大的紅利將來自改革。如今,中共細化了他這句口頭禪的兩部分,宣佈了一套全面的改革方案,分析人士相信,這些改革將給經濟帶來紅利,其具體形式將是未來10年期間持續、快速的經濟成長。

過去5年期間,各方經常聽到的一種批評是,中國政府不願實施必要但難度較大的政策變革。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後,上週五公佈的改革藍圖意味著,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舉推翻了那種印象。

即使許多細節仍未到位,而實施將是棘手的,但許多人相信,習近平領導的政府已準備好推行拖延已久的經濟政策,從開徵房產稅,到開放政府控制的行業,引入私人資本。

您已閱讀19%(270字),剩餘81%(11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