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報告

改革藍圖忽略「開放」?

外企在中國遭受的一連串打壓,讓市場對中國是否將堅持開放生出疑慮。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重國內改革輕對外開放的基調進一步令擔憂加劇。人們擔心,中國亟需外國資本、努力發展出口的時期已經過去。

30年來,「改革開放」這句口號一直是名義上走共產主義道路的中國的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一詞來自於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推出的政策。這位身材矮小、嗜煙如命的前游擊隊指揮官將市場經濟和威權政治結合在一起,把中國從文化大革命後的困境中拯救了出來。

「改革」意味著允許民營企業和市場力量逐漸發展壯大,「開放」則指的是鄧小平鼓勵外商向中國經濟特區投資的政策。這些經濟特區爲中國龐大的出口製造業奠定了基礎。

您已閱讀8%(196字),剩餘92%(21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