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有效市場也需有爲政府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只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才能凸顯中國的競爭優勢;但在中國這樣的轉型國家,一個因勢利導的政府也十分重要。有效地市場加上有爲的政府,能幫助中國順利跨過中等國家陷阱。

【編者按】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發表的改革決定引發密切關注。FT中文網推出三中全會專題,希望能呈現多方解讀和觀察。

在本文中,林毅夫教授回顧了歷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市場」的定位描述,認爲市場作用從過去的「基礎性」到今天的「決定性」的轉變,含義重大。他重新解析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呼籲將「有效的市場」與「有爲的政府」結合。林毅夫同時強調需要消除對市場遺留的干預和扭曲,讓資源由市場進行配置,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該在保護產權、維持宏觀穩定、克服市場失靈上發揮作用,推動技術、產業、技術、制度等結構的變遷。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提到,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而不斷深化。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強調物質利益在調動工人農民積極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著計劃經濟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來調整農輕重的比例;後來承認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強調「計劃爲主、市場爲輔」;再到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正式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當時的定位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從「基礎性」到「決定性」只是幾個字的改換,不過這充分體現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爲進一步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經濟打下了一個非常堅實的制度基礎。

您已閱讀20%(588字),剩餘80%(23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