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貨

偏愛外國貨的中國人

中國人購買外國商品越多,就有越多的本國發展成果流入他國企業手中。相應地,中國企業的利潤水準就越低,可再投入創新研發的資金規模也越小,甚至貿易順差也有轉爲逆差的風險。這並非中國政府經濟再平衡戰略的本意。

在成都市中心新世界百貨(New World Department Store)賣男裝的那一層,你會發現在美國或者歐洲任意一個二線城市所能看到的那種快時尚服裝。成都是一座位於中國西部的城市,擁有1400萬人口。

許多鋪面掛的都是英文招牌,但店內服裝的品牌名稱卻令人陌生。「I’m David」銷售的是城市休閒服裝,「Scofield」旨在打造一股英倫風,「Mind Bridge」和「Gather Jewels」走的都是常青藤聯盟預科學校的學生風格。

這些品牌看起來或許像模像樣,但它們很難與UNIQLO(Uniqlo)、Zara以及H&M抗衡,這三大外資品牌在附近都有自己的門店。

您已閱讀15%(285字),剩餘85%(16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