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親眼目睹了中國的西方化,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現象是葡萄酒在中國人羣中的普及程度。據估計,目前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年成長率在15%。這麼高的成長率令法國葡萄酒出口商發現,不僅是北京和上海,連中國二線城市都有著比紐約和倫敦更加旺盛的需求。波爾多紅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的淘金量將這個產區的行銷能力之強大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最有名的莊園銷售得極其成功,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拉菲莊園(Chateau Lafite)————這個莊園的葡萄酒在中國銷售得如此成功,以至於出現了全球性的價格上漲。後來,中國人又將目光投射到了法國第二著名的產區勃艮地(Burgundy, Bourgogne),結果這個產區的葡萄酒價格也提高了。不僅如此,中國新晉的葡萄酒行家早已經開始在葡萄酒莊園領域中進行投資。波爾多莊園代理公司馬克斯威爾-斯多里-拜恩(Maxwell Storrie Baynes)發佈的數據顯示,當地已經有超過五十家酒莊由中國人執掌,而且莊園購買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實際上,葡萄酒對於中國人來說絕對不是新鮮事物,反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公元二世紀的時候,中國偏遠西部地區的園藝家就已經對葡萄樹有所瞭解,而且當時也有酒的釀造和飲用。從史料記載來看,當時的酒很有可能就是葡萄酒。儘管歐洲葡萄品種引進到中國東部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而以葡萄釀造的酒類飲料真正融入中國消費者(而且還只是都市消費者)的生活卻是在二十世紀末期。
酒(Jiu),在中文中代表含有酒精的飲料,因此來源於葡萄的酒類得名「葡萄酒」(Putaojiu)。中國人對葡萄酒的喜愛源於國家的政策支持和消費引導,而這樣的支持和引導有部分原因是爲了降低由於釀造中國白酒而造成的穀物進口需求。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the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Vigne et du Vin)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葡萄園(包括種植鮮食葡萄和制幹葡萄的園地)總面積在2000年到2011年期間,成長了將近一倍,已經達到五十六萬公頃左右。數據顯示,自世紀之交以來,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不過,來自中國的獨立且經過覈實的數據目前很難得到,而且很多酒廠進口已經完成發酵的葡萄酒、葡萄汁、葡萄濃縮液甚至是與葡萄根本無關的其他汁液,之後貼上自己的標籤。通過這些非常規的低劣手段生產出的葡萄酒也被算在了中國葡萄酒總產量之中,但實際上它們並不能夠稱爲中國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