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人們的悲觀情緒很難消退。儘管如此,最近幾個月對英國企業的調查卻顯示出企業信心顯著回升,這呼喚我們反思2013年初盛行的對英國經濟的悲觀看法。在經濟數據持續多年呈現悲觀面貌之後,人們達成了一個有力共識:英國已永久性陷入嚴重的需求短缺狀況,通常的政策工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或英鎊貶值——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前景看上去如此黯淡,以至於英國政府從加拿大搬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做救兵,來制定放鬆貨幣狀況的緊急策略。
然而,到卡尼今年7月擔任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長時,英國經濟已意外開始復甦。根據Fulcrum追蹤所有現有數據的統計模型,今年第三季度,英國經濟的年化成長率達到了4.5%,爲本世紀初和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成長熱潮以來的最快速度。
然而,我們有3大主要理由對目前的復甦萌芽保持謹慎態度,特別是考慮到英國經濟時好時壞的歷史。
您已閱讀25%(387字),剩餘75%(11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