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使命召喚還是刀鋒之舞?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是否應儘快開放資本賬戶爭論再度白熱化,支持理由是貨幣競爭和倒逼改革,反對理由則是資本套利和資本外逃。目前論戰形成僵局,誰也沒說服誰。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討論,特別是關於是否應當儘快開放資本賬戶的爭論再度白熱化,首先中國社科院和中國央行之間,然後更多的知名學者也加入團戰,目前形成僵局,誰也沒有說服誰。

支持理由主要兩條——貨幣競爭和倒逼改革,反對理由也主要是兩條——資本套利和資本外逃,都有道理。這足以顯示當前階段,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複雜性、系統性和其中利益關係的膠著程度。這十足就像一個「戈耳迪之結」 (The Gordian Knot),誰來砍都「壓力山大」(亞歷山大砍斷此結,成爲亞洲霸主)。鑑於中國政策的高度實用主義傾向,理清出現階段經濟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非常重要,如果管得太死就大力推進,如果放得太亂就區域性收縮,如果所有問題一起出現就守住底線。就事論事,對症下藥,中國人這點工具實用主義的能力一直是毋庸置疑的。

應當說,好處不是那麼顯而易見。首先是獲取鑄幣權和取得貨幣競爭中的有利地位。本質上說,儲備貨幣的一股獨大和非儲備貨幣的被動投放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而中國作爲全球第一的流動性供給大國,他對美元的被動吞吐,以及由此產生的貨幣雙重投放對全球金融和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

您已閱讀11%(475字),剩餘89%(38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