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錢荒

「錢荒」的教訓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孫滌:這次中國「錢荒」危機的本質仍然老套,即不斷擴大規模,用別人的錢來賺自己的錢,風險一旦觸發則靠社會和國家來兜底。

大家都明白「錢荒」,荒的其實是流動性。六月二十四日的強烈的尖脈衝,震撼的餘威何時才能撫平?先前的一週,上海一位眼光敏銳的銀行家就憂心忡忡,告訴筆者,星期五(十四日)同業拆息就躥升到了9.5%,多保有現金以防災變爲上策;此後的一天,就有業者通知筆者,六月三十日那天要大額頭寸,隔夜拆息願出到50%甚至以上。若你能預見這種脈衝,做空做多都可獲得厚利;但無論對投資市場,壞處又在那裏?

中國股市的這次壓力測試,正打歪著,令投資大眾更加心懷忐忑,凡有訊息,儘量往利空的路子上解讀,所以調整政策而能奏效,不對市面雪上加霜,難矣。說來可惜,國內經濟的成長率領先全球,股票的本益比卻處於歷史低限,在主要的市場中墊底,並且還節節縮水。解析其教訓,自是應有之理。

造成這次強尖脈衝的雙方都需要反思。乙方利用監管的空檔,以信託和理財的名義,繞過利率和信貸的限制進行「體外循環」,灰色槓桿率越做越大,固然要付主要的罪責;但甲方事前不能防微杜漸,事中倉促行事,事後又草草收場,狼來時不喊,狼沒來時卻大叫。沒能盡到專業職守,恐怕也難辭其咎。舉例來說,年初「國五條」的出臺,週末突然拋出的新措施下週一就要實施,頗有狙擊市場的味道。結果自然事與願違,徒然削弱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並加劇了他們同政策的博弈。正好比闇昧的家長,放任孩子胡來,頑習既成又心頭火起,一巴掌打將下去,頑童就能幡然歸正?

您已閱讀32%(578字),剩餘68%(12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