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信貸

中國仍難消化「四萬億」效應

支點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戴維斯:儘管中國可能不會面臨「雷曼時刻」那樣的戲劇性局面,但它還是需要花數年時間來解決4兆人民幣刺激計劃導致的過度放貸和投資。

近期衝擊新興市場的金融動盪,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國貨幣市場嚴重承壓的一段時期造成的,這種壓力現已得到控制。但中國面臨的挑戰是「慢性」的,而非「急性」的。此外,由於中國是金磚國家(BRICS)中的「龍頭老大」,其經濟的長期放緩會導致所有新興市場資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承受壓力。

儘管中國可能不會面臨「雷曼」(Lehman)時刻那樣的戲劇性局面,但它還是需要花數年時間來解決2008年4兆元人民幣(合6520億美元)刺激計劃導致的過度放貸和過度投資問題。該計劃當時被譽爲神來之筆;如今,由改革派總理李克強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已經含蓄地承認該計劃留下了一些後遺症。

中國正處於一個典型的信貸泡沫當中。信貸總額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已從2008年的115%左右升至約173%。許多其他經濟體的經驗證明,這種信貸擴張速度是危險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信貸進入了監管不嚴的影子銀行領域,這塊領域的信貸年增速達到50%以上。中國相關部門已釋放出一個正確的信號,那就是這一擴張必須大幅減速。

您已閱讀26%(433字),剩餘74%(12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