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諾登

「史諾登效應」將改變歐洲

德國工業聯合會執行長克貝兒:我們有一天回首往事時,或許會發現2013年是歐洲工業、研發以及安全政策的轉折點。經濟歷史學家或許會忍不住將此稱爲「史諾登效應」。

先說明一點:竊聽和監控大使館絕不是友好的舉動。但是當我們想要指責美國一直在監聽歐盟(EU)以及其他西方盟友的辦公室的時候,別忘了,不是隻有美國在做這些事。甚至歐洲各國也可能在彼此監控。

更令人擔心的是,柏林和布魯塞爾的公衆以及某些高官讓人們覺得,在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的最新爆料之前,他們一直以爲全球其他國家是由天線寶寶(Teletubbies)管理的。就歐盟而言,對自己無論在布魯塞爾還是在駐外國大使館,都成爲間諜活動的政治目標,它似乎感到意外。

與此同時,德國至少擁有成爲情報機構監控目標的三個特徵。首先,它再次成爲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因此世界各國不可避免地對其政府和企業辦公室內討論的想法和計劃有著濃厚的興趣。

您已閱讀19%(318字),剩餘81%(13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