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FT社評:面對監聽歐盟僅需加強防範

美國的監聽活動雖令人不快,卻並不出乎人們意料,自古以來,盟國之間就有間諜活動。如果歐盟不想讓別人洞悉自身想法,就應拿出更高明的防範手段,不讓監聽得逞。

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的帕默斯頓勳爵(Lord Palmerston)曾說過,一個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他的這番話在175年前適用,在今天也同樣如此。有關美國一直在監聽歐盟(EU)及其他西方盟友駐美辦事處的報導,不應讓我們感到喫驚。自古以來,作爲盟友的國家之間一直都有間諜活動。

歐洲民衆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合約員工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最近曝光的事情感到震怒,是沒有必要的。近年來的大量事例表明,針對盟友展開間諜活動可謂是再尋常不過了。20年前,美國被發現曾在貿易談判期間對法國官員實施竊聽。以色列曾招募美國政府分析人員喬納森•波拉德(Jonathan Pollard)從自己最親密的盟友美國那裏竊取軍事情報。此外,法、英等歐盟成員國也曾向美國派出特工實施情報監聽、收集和分析。

在決定是否要對盟友展開間諜活動時,要把握好一個微妙的平衡。如果己方特工被盟友抓獲,可能會毀掉原本對自己有利的雙邊關係。但是,一個國家爲維護本國安全利益而去(比如說)收集盟國對外關係(包括與不友好第三方之間關係)的情報,可能是一種正當的做法。長期以來,外交官就一直肩負著這項使命。

您已閱讀53%(497字),剩餘47%(4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