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嗅到了一絲恐慌的味道:上週,中國金融機構競相爭奪短期銀行間貸款。這一情景凸顯出中國金融體系的管理困局——這個金融體系一方面肆無忌憚地積累了大量債務,另一方面卻仍需進一步自由化。
上週四,7天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已逼近11%,而上月僅爲3%。該利率如果持續高企,可能對許多業務依賴表外「理財產品」的銀行造成致命打擊。理財產品期限較短、結構不透明,投資的項目(通常是房地產)往往缺乏流動性且有時存有疑問。近期信貸成長率之所以達到20%以上,理財產品是主要驅動力之一。未清償信貸總額目前已達中國年產出的200%,而5年前這一比例只有120%。
這一問題既反映出金融資本主義的頑強,又反映出中央計劃體制產生的意外效果。儲戶對由政府政策人爲壓低的官方利率感到失望,因此對其他儲蓄產品產生巨大需求,而金融公司正好巴不得爲他們提供這類產品。與此同時,在中央制定的成長目標(以及貪汙機會)的驅使下,地方官員在不擇手段落實建設工程資金。
您已閱讀48%(408字),剩餘52%(4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