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有關會議上提出,要通過啟用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人認爲「貨幣信貸存量」概念模糊,啟用之說更無從談起。但筆者認爲,啟用貨幣信貸存量之說恰恰反映了中國決策高層對當前貨幣信貸及實體經濟運行深層次問題的清醒認識,具有豐富的經濟政策涵義,應給予高度關注。
啟用貨幣信貸存量,首先就說明,決策層認爲,當前貨幣信貸總量已經夠用,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會改變,更不會降息和增加信貸投放。至於「啟用「一詞,也並非字面意義上的提高貨幣信貸的流通速度,而主要指的是貨幣信貸結構的調整。貨幣信貸一詞拆開看,貨幣是銀行的負債,信貸是銀行的資產,啟用貨幣信貸存量,也就是要調整銀行體系的資產負債表結構。我們先要看下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存在哪些問題。
按照中國央行公佈的存款性金融公司(包括央行)概覽,銀行體系的資產包括國外淨債權(目前主要是外匯儲備)、對政府債權(銀行體系持有的國債等)、對非銀行部門債權(主要是銀行貸款,也有部分是銀行持有的企業債)。這其中,銀行貸款是絕對大頭,也就是通常「貨幣信貸」語境下的信貸含義。根據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2013年5月末,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67.2兆元,可以按照期限、品種、行業、區域等很多維度進行結構分解,但最值得關注應該是以下三個維度:一是行業結構。按照大類行業分,包括房地產貸款(含開發貸和按揭貸)佔比約20%,超過製造業貸款佔比。考慮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也都與房地產密切相關,房地產行業貸款佔比實際更高。
您已閱讀22%(624字),剩餘78%(22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