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央行應順勢降息

FT中文網專欄作者劉利剛:匯率成爲大國之間較勁的重要工具,人民幣的過度升值,已開始侵蝕中國製造競爭力。與其和發達經濟體的央行對着幹,中國不如加入降息隊伍,以保持自身的競爭力。

日經指數在上週末以及本週的暴跌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而由於週四早晨中國公佈了相對疲弱的採購人經理指數,日本官員竟然將當天的股市暴跌歸因於中國的採購人經理指數的下滑。

儘管這顯然是一個無稽之談,但卻引發了市場的興趣。事實上,日本股市的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長期國債收益率的突然飆升,而這對於日本財政刺激的可持續性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同時伴隨著日元的貶值,大量的資金也可能流出日本,這也對日本股市產生了下行的壓力。

在這些經濟現象背後,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是,日本往往將中國作爲指責的目標,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2003年也曾撰文指出,由於人民幣的幣值相對較低,因此向日本出口了大量商品,日本的通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造成,並以此施壓人民幣升值。

您已閱讀23%(321字),剩餘77%(10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