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名葡萄酒迷兼電影迷,我已經記不清關於葡萄酒的情節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之中。阿根廷電影《葡萄酒之路》(El Camino del Vino)講述了一名南美侍酒師(Sommelier)失去自己味覺的故事,澳洲拍攝的《紅色情結》(Red Obsession)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和波爾多(Bordeaux)之間的關係,觀察性影片《孛艮地的一年》(A Year in Burgundy)記錄了著名法國葡萄酒進口商馬蒂尼•索尼爾(Martine Saunier)的事蹟,自我介紹性的紀錄片《朗格多克的風土》(Les Terroiristes du Languedoc)介紹了該產地的特點,《侍酒師》(Somm)則呈現了四位美國葡萄酒達人參加大師侍酒師(Master Sommelier)考試的經歷。
爲什麼一時間突然有這麼多關於葡萄酒的故事被搬上銀幕?也許僅僅是因爲如今葡萄酒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流行,而且根據平均分佈規律來看,總會有一些葡萄酒愛好者同時是電影圈中人。也許葡萄酒行業內的事件或現象給了他們很多的靈感,並且讓他們有衝破各種阻撓而把這些記錄下來的衝動。正如我在參與和製作衆多電視節目的過程中所瞭解到的,願意將葡萄酒故事搬上銀幕的人有很多。
很多葡萄酒愛好者都對一個問題感到困惑,那就是爲什麼電視節目中關於烹飪類的如此衆多而關於葡萄酒類的卻寥寥無幾。事實上葡萄酒節目真的不容易拍攝,因爲實在沒有太多動態鏡頭可以呈現給觀衆。烹飪節目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做菜時有太多輾轉騰挪來奪人眼球,而且將原料轉換爲最終的菜品是一大亮點。反觀葡萄酒節目,觀衆能夠看到的動靜除了風吹藤動的聲響,手起刀落斷枝條,就是採摘大軍用一週的時間在葡萄園裏進行沒有什麼觀賞價值的收割工作。在酒廠中可能有些東西能夠吸引攝像師的注意,比如橡木桶的處理、紫色發酵液的破頂過程以及忙碌的裝瓶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