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稅收

如何改革國際稅收體系?

牛津大學企業稅收中心主任德弗羅:如果不改革國際稅收體系,那麼像蘋果及其他公司這種大規模避稅的做法就無法得到糾正。

蘋果(Apple)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上週對美國國會表示,「該繳的稅我們都繳了,一美元都不差」。然而,他掌管的企業顯然有數百億美元利潤只繳納了很少的稅、或者一點稅都沒繳。面對這種明顯的矛盾、以及其他企業的類似情況(幾乎每天都能發現這種情況),難怪公衆已不再相信政府有能力對跨國企業的利潤徵稅。

對於這種信心的喪失,有關方面作出的一個反應是,埋怨公衆不瞭解國際稅法的複雜性。而且,由於根本無法以簡明扼要的方式作出解釋,因此對於那些成爲稅收社運人士抨擊目標的企業而言,最佳對策就是接受短時間內的名譽損失、保持低調、坐等媒體上的喧囂煙消雲散。

歸根結底,社運人士似乎希望的是,通過讓那些幾乎不繳稅的企業難堪,來營造出一種輿論氣氛——如此一來,企業就會自願繳納超出法定水準的稅賦。但這並非大幅提升企業納稅額的有效方式,也不是什麼建立公正稅收體系的良方。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在暗示,在企業繳納的稅款中,有一部分應該是它們自願多繳的。

您已閱讀29%(418字),剩餘71%(10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