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分析:中國合資車企「駛」過崎嶇30年

中外合作之路從來不平坦,合資促進了中國本土汽車產業的發展,但中國方面並沒有實現上世紀80年代設立的目標。

2010年,法國標緻雪鐵龍(PSA Peugeot Citroën)的7名管理人員和中國長安汽車的5名管理人員齊赴中國南方城市深圳,爲成立一家新汽車工廠做準備工作。3年過去了,兩公司各佔一半股權的合資企業——長安標緻雪鐵龍(Capsa)正處於產品上市的最後籌備階段,一家佔地100萬平方米的工廠即將投產,並將於今年9月推出「DS品牌」的中國產高階車款型。長安標緻雪鐵龍的總裁吉勒斯•布薩克(Gilles Boussac)在會見中方人員佔多的管理團隊期間表示:「因爲我們完全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大家想把事情做的儘可能完美。中國的情況往往是,如果想要重做或者改進某些東西,需要耗費數年時間才能做到。」

不過長安標緻雪鐵龍的組建者並非從零開始,他們可以吸取全球汽車企業與中方夥伴30年的合作經驗。

國際汽車行業高階主管確信,合資企業模式依然是吸引中國顧客的最佳方式——如今中國人每年購買逾2000萬輛新車,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他們對這種笨拙、並且存在獨特管理挑戰的企業組織形式的熱情掩蓋了合作之路從不平坦的事實。

您已閱讀14%(452字),剩餘86%(2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