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地震救援的「捐款經濟學」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甘犁:爲災區捐款是表達愛心的重要方式,不同主體動機也不一致。幸福感越強的個人捐款數額越多,與消費者關係越緊密的企業捐款數額越高。

與汶川地震僅僅相隔五年的時間,一場相同的災難再次降臨到四川這片土地上。2013年4月20日8點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在難以預測的災難的面前,中國人再次展現出了自己的大愛,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爲災區捐 款捐物。截止到4月22日,爲災區捐款總額已經達到7億(該數據不包括10萬元以下捐款)。一時間,各地政府、慈善機構和羣衆對災區人民的捐贈自然而然成爲媒體報導的重點。

爲地震災區是人們表達愛心的重要方式,體現了人們對災區羣衆的同情與關愛。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我國平均每戶家庭捐款額高達410元,顯示了中國老百姓真誠的愛心。

您已閱讀20%(304字),剩餘80%(11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