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社交網路時代的蘆山地震

FT中文網記者朱振:四川蘆山地震是一次在中國社群媒體空前繁榮的背景下發生的嚴重地震災害。震災面前,社交網路不應是彼此謾罵攻擊的平臺;面對同胞的災難,中國人需要一種默契的力量。

四川蘆山地震救援已臨近72小時,救援行動依然在夜以繼日,有關抗震救災的數據和資訊也仍在每分每秒地被快速傳播至各地。災區的每一個進展都被萬衆矚目,數字每一次重新整理都牽動人心。

這是一次在中國社群媒體空前繁榮的背景下發生的嚴重地震災害。和四年前的青海玉樹地震、六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相比,如今中國社會的資訊傳播方式已非同日而語。

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發生時,新浪微網誌的用戶數量不足5000萬,而WeChat更是還未誕生。而今天新浪微網誌、騰訊WeChat的用戶數量分別突破了5億人和3億人,而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終端也已經大面積普及。

您已閱讀19%(252字),剩餘81%(10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