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項目「免費午餐」的發起人鄧飛正在蘆山救災。曾參與汶川地震報導的他告訴FT中文網,這次援救比五年前更有秩序,進步巨大。不過,官方和民間仍舊缺乏合理的交流機制,使資源難以得到更好地配置。
FT中文網:這幾天你在災區做了些什麼?
我帶著四個團隊來到災區,希望爲災區做力所能及的貢獻。第一個團隊是「免費午餐」,爲這裏的小朋友、志願者、受災羣衆提供熱飯菜。第二個團隊是「大病醫保」,希望給地震帶的孩子提供大病醫保,他們生了大病以後最高能得到20萬的醫療資金。第三個團隊是「暖流計劃」,爲這邊提供物資,其中我們最想解決的移動廁所的問題,提供移動廁所能夠避免糞便汙染河流、汙染環境。最後一個團隊是「中國水安全計劃」,我們希望帶來淨水設備,讓這裏的百姓有安全的水。
您已閱讀22%(324字),剩餘78%(11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