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經濟

Britain’s economy must now embrace today’s task
英國應如何繼承撒切爾的遺產?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撒切爾夫人之後的英國經濟比想像的要脆弱,擁有一個巨大的金融城、疲弱的國內製造業以及日益加劇的不平等。英國必須更積極採取行動,如推動投資和創新。

Today’s British economy is the legacy of Margaret Thatcher. The governments that succeeded her did not change the broad lines of her policies. John Major privatised the railways. Labour lightly regulated the City of London and made the Bank of England independent. When it did reverse direction – such a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inimum wage – the measures were carefully calibrated. So how should we judge Thatcher’s legacy?

如今的英國經濟是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留下的遺產。在她之後的英國政府沒有改變她大致的政策路線。約翰•梅傑(John Major)實行了鐵路私有化。工黨(Labour)對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施行了輕度監管,並讓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實現了獨立。當英國政府逆轉路線時——例如提出最低工資標準,這些措施經過了仔細斟酌。那麼,我們應如何評判撒切爾夫人的遺產?

您已閱讀10%(642字),剩餘90%(58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