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撒切爾夫人

歐洲、英鎊和撒切爾的手袋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撒切爾堅決反對加入歐洲匯率機制,她與歐洲的糟糕關係不但導致了她政治生命的終結,而且至今還在影響著英國。

每一個認識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的人,遲早都會見識到她手袋的殺傷力。我是在她大戰英國前財政大臣奈傑爾•勞森(Nigel Lawson)期間見識到這一點的。當時,勞森正努力讓英鎊與德國馬克(Deutschemark)掛鉤。我對撒切爾說,她最終會屈服於財政部的壓力,讓英鎊加入歐洲匯率機制(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這話當然激怒了她。

那是在1989年的西敏,我們的對話發生在一個由政治記者舉辦的酒會上。聽到我說出那番「不敬」的話,撒切爾夫人一把抓住我的領子(真的,絕無誇張),說:「斯蒂芬斯!你不懂!我是不會讓那些比利時人來決定英鎊匯率的!」她接著說,如果我想撰寫有關政府經濟政策的稿件,我應該少理會財政部怎麼說。

那次對話沒有出現在正式的記載中,但即便其真僞無法證明,那也是個報導的好題材。一方面,撒切爾居然說自己的財政大臣在經濟問題上不可信,這挺有意思;另一方面,她打心眼裏反感歐洲,這在對話中展露無遺。這種對歐洲的敵意將首先毀掉撒切爾的政治前程,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成爲留給保守黨(Tory party)的一份有毒遺產。如今,這種敵意還可能將導致英國脫離歐盟(EU)。

您已閱讀22%(526字),剩餘78%(18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