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撒切爾夫人

Europe, the pound, and Thatcher’s handbag
歐洲、英鎊和撒切爾的手袋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撒切爾堅決反對加入歐洲匯率機制,她與歐洲的糟糕關係不但導致了她政治生命的終結,而且至今還在影響著英國。

Everyone who knew Margaret Thatcher felt at one time or other the bruising force of her handbag. My turn came during her big fight with Nigel Lawson about the chancellor’s effort to tie the value of sterling to the Deutschemark. Surely, I had needled her, she would bend eventually to Treasury pressure to take the pound into the 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每一個認識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的人,遲早都會見識到她手袋的殺傷力。我是在她大戰英國前財政大臣奈傑爾•勞森(Nigel Lawson)期間見識到這一點的。當時,勞森正努力讓英鎊與德國馬克(Deutschemark)掛鉤。我對撒切爾說,她最終會屈服於財政部的壓力,讓英鎊加入歐洲匯率機制(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這話當然激怒了她。

您已閱讀7%(565字),剩餘93%(74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