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英國經濟是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留下的遺產。在她之後的英國政府沒有改變她大致的政策路線。約翰•梅傑(John Major)實行了鐵路私有化。工黨(Labour)對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施行了輕度監管,並讓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實現了獨立。當英國政府逆轉路線時——例如提出最低工資標準,這些措施經過了仔細斟酌。那麼,我們應如何評判撒切爾夫人的遺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教授約翰•範雷南(John Van Reenen)指出,自1979年以來,英國經濟至少取得了4項顯著成功。
首先,結束了長達約一個世紀的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的弱勢。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數據,1979年,英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爲美國的76%,而法國的人均GDP爲美國的82%。到2007年,英國人均GDP升至了美國的83%,法國則降至73%。到2007年,英國人均GDP在七國集團(G7)中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您已閱讀27%(466字),剩餘73%(12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