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財長、歐元集團主席杰倫•迪塞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飽受批評,因爲他暗示,塞普勒斯紓困方案標誌着歐元區做出了一個新的承諾:未來銀行發生破產時,將由銀行投資者、而非納稅人來承擔損失。然而,如果迪塞布洛姆能夠說到做到,他這番言論理應得到喝彩,而不是嘲諷。
儘管迪塞布洛姆極力強調塞普勒斯是個特例(他從未將之稱爲「模板」),但整體紓困方案顯然得到了原本對救助抱著警惕之心的核心國家的支持。這一轉變來的正是時候。回憶一下,在愛爾蘭危機中,當納稅人是愛爾蘭人,而投資者是來自債權國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時,以德國爲首的債權國是非常樂意讓納稅人爲銀行投資者紓困的。就在幾個月前,在SNS Reaal紓困之事上,迪塞布洛姆還利用納稅人的錢,填補了本應由債權人承擔的虧空。
這個背景故事意味著,對於荷蘭、德國,以及其他重又宣稱讚同讓投資者爲自身所承受風險買單的國家,我們有必要抱幾分懷疑。但如果這種轉變是真的,那麼,歐元區銀行體系康復的前景在過了這麼久之後,總算要有所好轉了。市場將詳細審視各家銀行,區別實力強大的銀行和實力弱小的銀行。恰當的管理層激勵舉措將重新出爐。在風險管理方面表現良好的銀行家將得到獎勵,而不會因爲其他銀行家的過失受到懲罰。
您已閱讀53%(529字),剩餘47%(4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