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伊拉克10年以後,全世界坐視另一位暴君屠殺其國民。歷史最初的觀點是,推翻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是美國人傲慢自大所導致的災難。更近的觀點則認爲,讓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繼續統治敘利亞標誌着西方良知的失靈。以前譴責美國揮舞軍力的人,現在可能哀嘆美國不肯動兵。
爭論入侵伊拉克是對是錯毫無意義。此事很久以前已經塵埃落定。主流觀點是,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和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說好聽點是犯了欺詐罪,坦白講就是犯了戰爭罪。就我個人而言,我從來不願爲浸滿鮮血的政權倒臺而哀悼。總的來說,人們的指控是,入侵者沒有考慮如何處理推翻伊拉克當權者之後的事情。迪克•錢尼(Dick Cheney)與唐納•倫斯斐(Donald Rumsfeld)之輩對此是不關心的。布萊爾則認爲,在一場摩尼教的鬥爭中,只要站在正義的一方就足夠了。
敘利亞不是伊拉克。但敘利亞正在發生的事——或者說沒有發生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對映了伊拉克的經歷。美國可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其立場的鐘擺已經從干預主義擺到了另一端——冷靜的現實主義。不久以前還自認爲能夠按照民主的形象來重塑中東的美國,如今只狹隘地關注自己的國家利益。美國政府在2003年高估了美國實力,如今卻又低估了自身左右局勢的能力。
您已閱讀29%(575字),剩餘71%(14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