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

伊戰暴露美國實力侷限

FT國際事務編輯加德納:美國軍事力量之強,獨一無二,誰也無法忽視。但在伊戰後,似乎無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全世界,人們都對此質疑。

10年前,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和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以虛假說詞爲依據,貿然發起了可打可不打的伊拉克戰爭,目的是推翻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而且按照他們的說法,還要重塑中東。10年後的今天,伊拉克依然引發激烈爭論。入侵併佔領伊拉克釋放了具有長期後果的力量。鑑於整件事極其愚蠢,我們只能假設,目前局面並非英美設計者的初衷。

伊拉克這個國家早已在連年戰爭、制裁和暴政的摧殘下元氣盡失,10年前燃起的戰火與其說帶來多麼嚴重的震懾,不如說無情地向世人展現了美國實力的侷限(跑龍套的英國只是配角)。

美國軍事力量之強,獨一無二,這一點誰也無法忽視。但在伊戰之後,似乎無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全世界,人們都真切地懷疑,美國有沒有能力恰當地運用這種實力來影響棘手的事件(目前各方爲要不要武裝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傷腦筋就是一例)。當未來的歷史學家標註冷戰後短暫的單極世界終結日期時,他們無疑會瞄準伊拉克戰爭。

您已閱讀20%(423字),剩餘80%(17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