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藝術家劉小東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展覽《劉小東在和田》,和通常的畫展不同,不僅展出劉小東的畫作——主要以現場繪畫形式描繪採玉工人站立的場景——以外,還容納了阿城、侯瀚如、歐寧進行的一系列社會學、文學考察、採訪、研究、對話的文字、圖片、影像紀錄和呈現等。
我也曾到過新疆多次,對和田算是有點了解。和田的玉石經濟是隨著全國性的玉石玉器收藏投資熱而興起的,當地人發現它們能賣出大價錢,就毫不客氣地開膛破肚挖開大地來尋找這種被視爲珍物的石頭。當然,或許有人認爲這是一種粗糙、低端的經濟驅動模式,而且還破壞環境,但是每年成交額達幾十億的開採還是帶給這個地方不少的活力,而且,重要的是因爲採掘的資金並不是高不可攀,當地人還是可以參與到這類玉石經濟的循環中,得到不少好處。相比之下, 新疆豐富的油氣資源、鉀鹽資源則以大型國企開發爲主,除了入職的職工,當地人似乎無法輕易參與油氣經濟的大循環。
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採掘玉石、村民點火焚燒垃圾、在小河裏游泳等場景,似乎都可以和劉小東以前的繪畫的某些場景聯繫在一起,這些中國的「城鄉結合部狀態」下的常見的情形,有一種永遠粗糙、未完成、正在進行的雜亂氣質,劉小東的敏感性在於他並不描繪最激烈的衝突動作,而是抓住人們恍惚、短暫、靜默的站立或行走的狀態,這和整體上的雜亂大背景形成特殊的張力,讓他的繪畫與傳統的主題性寫實創作拉開了距離,有一種特別的屬於他個人的風格。
您已閱讀43%(595字),剩餘57%(7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