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谷歌

谷歌「爲善主義」的界限

學者莫羅佐夫:新版谷歌給它的很多應用貼上道德標籤,引導用戶過似乎更爲健康、環保的生活,但這將讓使用的人顯得悲哀,像是技術系統中不能思考的螺絲釘。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曾寫道:「世界未來繫於機械奴隸制、奴隸制的機器」。如果放在今天,這名愛爾蘭作家可能會成爲Google Now的擁躉。這是網路公司谷歌(Google)推出的產品,旨在與蘋果(Apple)犀利的聲控虛擬個人助理Siri競爭。

Google Now不像Siri那麼誇誇其談。它能通過分析谷歌手中關於你的現有資訊,爲你的問題預先準備好答案。然後它會選取你目前所需要的資訊的片段,以優美的索引卡的形式呈現出來。目前谷歌在安卓(Android)手機上推出了Google Now,可能不久也會推出瀏覽器版。

這是典型的減少繁瑣事務的機器。稍後要趕飛機?由於你的訂票資訊保留在谷歌郵箱或者谷歌日曆中,Google Now將顯示提醒,告訴你抵達目的地時天氣如何,指出前往機場的最佳路線,提前檢查路況。

您已閱讀18%(359字),剩餘82%(16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