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很早就對發展經濟學的諸問題有了系統的思考。而且雖然沒有很多數學模型,林教授仍能夠把衆多複雜現象熔於一爐。對於林教授去世界銀行之前的思想,我想用四個詞概括:「要素稟賦、自生能力、發展戰略、中國奇蹟。」在卸任世界銀行副總裁後,林教授又進一步昇華了相關的理論和政策建議,並且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這個新概念、新術語。
在對「新結構經濟學」的解讀中,已經有非常全面準確的評論,比如王勇博士的《「新結構經濟學」的新見解》。這裏不揣冒昧,談一點兒我對「新結構經濟學」在「發展思維」中的地位的理解,請諸位方家批評指正。
發展經濟學,或者發展思維,是經濟學中的一門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的應用學科。從《新結構經濟學》第一章中對其歷史的簡要回顧中可以發現,二次大戰後的發展思維,在理論和實踐上分別受到特定時代的主流經濟學說和世界經濟中對發展中國家有重要意義的發展經驗的影響。
您已閱讀20%(399字),剩餘80%(15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