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橫議

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

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馮興元:雖然在企業數量、GDP貢獻、拉動就業和技術創新等層面,中國民營企業都已超過國有企業,但近年來中國民企的生存環境卻有所惡化,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中國經濟結構已到了非調不可的地步,需要政府爲民企提供更多空間。

民營企業目前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支柱。無論在民營企業的數量,還是其對GDP、就業以及技術創新(以有效發明專利數量衡量)的貢獻,都超出了國有經濟。

到2011年底,中國有967.7萬戶民營企業和3756.5萬戶個體工商戶。單單這兩類民營企業就佔據了壓倒性多數。2011年民營企業就業人口是國有企業就業人數的近四倍。民營企業的GDP貢獻大約在50%以上,50%-60%之間,如果考慮到影子經濟的影響,則民營企業的GDP貢獻還要大。

民營企業(含個體戶)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佔全國城鄉總就業人口的比例是逐漸提高的,2011年達到23540萬人,占城鄉總就業人口的比例達到30.8%;而國有企業就業人口占比是緩慢下降的,2011年只達8.8%。單單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所獲得有效發明專利數量來衡量,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也據支配地位。2011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總數爲131986件,佔65%。其中單單民營企業的有效專利發明數就達41366件,佔26.1%,該數量是三類「國」字頭企業(國有企業、國有聯營企業和國有獨資企業)有效專利發明數的2.5倍。

您已閱讀9%(473字),剩餘91%(48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