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才

「萬人計劃」不萬全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中國中組部等出臺「萬人計劃」,擬遴選傑出國內人才給予特殊支持,這恐難挑選出最優秀人才,甚至可能扭曲人才培養、使用環境。

繼2008年啓動引進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後,中國中組部、人社部等11部委最近聯署出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亦稱「萬人計劃」),擬在10年內,面向國內分批次遴選一萬名左右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傑出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給予特殊支持。

很明顯,「萬人計劃」與「千人計劃」互相協調、補充,重點發掘、支持國內高層次人才,實施方案與「千人計劃」應該也差不多。截至目前,「千人計劃」已分五批引進專家1143人,其中從事科學研究的創新人才880人、創業人才263人,「千人計劃」至此可謂基本完成。在此帶動下,各地區也跟風實施了各有特色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

過去十幾年,「海歸」對中國的影響巨大,在科研、學術領域猶爲明顯。經濟學領域,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大規模引進「海歸」經濟學者,發展勢頭甚猛,儼然國內經濟學研究重鎮。高新科技創業領域,以百度李彥宏、創新工場李開復爲代表的「海歸」,從整體上帶動了中國創業者的熱情和積極性。「千人計劃」以海外人才爲突破口來改善中國人才緊缺的環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思路。

您已閱讀20%(468字),剩餘80%(18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