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橫議

天才與大師

天則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軍:寬鬆的環境是出天才和大師的條件,除非一個社會具備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度,否則,天才和大師是不大可能脫穎而出的。

每個人都夢想成爲天才。隨著歲月的推移,許多人會在某個時刻自醒,發現自己並不是什麼天才,而且無論怎樣努力也不可能成爲自己認定的那款天才。這個時候,我們該做些什麼呢?如何了此一生,是擺在許多人尤其年輕人面前的一個問題。

既然做不成天才,那就做個大師吧。天才與大師的差別在何處呢?除去字面之意以外,天才往往是能夠帶來革命性變革的人物,他們具有超越時空的影響力,而大師通常是把天才的意志完美詮釋和付諸實踐的人,他們同樣可以永載史冊。從努力程度看,天才彷彿從天而降,他們似乎用手輕輕一揮,就能創作出渾然天成的不朽作品。相比之下,大師們往往要經歷較多的磨難,耐心和持久是必需的。一個有用的比喻是,天才如太陽,大師如行星,行星想要成爲太陽,差的不僅僅是距離。

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這樣一所以生產「異端學說」聞名的學術重鎮,有一位經濟史專家大衛•格蘭森(David Galenson),他專門研究藝術創作中的年齡與創造力的關係。在其頗受歡迎的一本書,《年長的大師與年輕的天才:藝術創造力的兩種生命週期》(Old Masters and Young Geniuses: The Two Life Cycles of Artistic Creativity)中,格蘭森對大師和天才間的區別給出了一種有趣的直觀解釋。

您已閱讀15%(545字),剩餘85%(31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