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信心是黃金

澳新銀行劉利剛:在整體經濟數據的一片低迷中,中國官方的決策似乎有些「混亂」。如果這樣的政策搖擺難以被糾正,那麼留給未來的將是一個更難以收拾的局面。

在整體經濟數據的一片低迷中,中國官方的決策似乎也顯得有些「混亂」。在貨幣政策端,儘管市場一直預期央行將很快再度降準,但央行仍然不爲所動。爲了緩解市場的流動性緊張,央行從5月份以來就多次通過逆回購等舉措來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但其效果卻一直不明顯。

進入8月以來,短期市場利率開始不斷上升,以7天回購利率爲例,其曾在3.5%的位置短暫徘徊,其後衝上3.8%的高位,並一度接近4%。這樣的一個指標,事實上體現了市場流動性的緊張。這是因爲,一年期定存的基準利率僅爲3%,而7天回購這樣的短期利率水準卻將近4%,表明央行的兩次降息似乎並沒有太明顯的市場效果。

債券和利率互換價格的走勢也體現了這一點,債券收益率近期在資金面緊張的壓力下開始不斷上升,在6月和7月的兩次降息後,眼下債券收益率反而高於降息前,的確讓人費解。

您已閱讀26%(351字),剩餘74%(10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