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銀行業

分拆大銀行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馬拉貝:在股票投資者眼中,分拆銀行巨擘的做法越來越被視爲理想之舉;相比之下,提高銀行資本金則令人嫌惡。

有關銀行改革的辯論進入了一個奇怪時刻。在辯論的一方,監管機構正在討論如何讓銀行對社會更安全。在辯論的另一方,股市投資者正在討論如何讓銀行對他們的投資組合更安全。如果你把這場辯論兩方的觀點綜合在一起,你會很快意識到,有關監管的對話一片混亂,至少從一個關鍵的角度來看是如此。

關於監管的討論一般假定,「合理的」改革必須讓銀行完好無損。分拆「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會損害民營部門;相比之下,要求銀行提高資本金是一種對市場有利、避免納稅人掏錢紓困的方法。但市場真正的看法與這一假設相反。在股票投資者眼中,分拆銀行巨擘的做法越來越被視爲理想之舉;相比之下,提高銀行資本金則令人嫌惡。如果「合理的」改革是與市場偏好相符的話,那麼相對於迫使銀行持有它們絕對不想持有的資本金,分拆銀行的做法實際上可能更說得通。

我們很容易理解投資者爲何希望分拆大銀行。事實證明,上世紀90年代忙著建立帝國的銀行老闆們所鼓吹的協同效應,基本上變成了海市蜃樓;客戶不一定想從提供普通貸款的同一家「超市」購買承銷或理財服務。與此同時,業務擴張的風險顯而易見。如果連備受尊敬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都能因爲一個任意妄爲部門的草率交易而損失數十億美元,那麼銀行帝國過度擴張的事實簡直比比皆是。里昂證券(CLSA)華爾街分析師邁克•梅奧(Mike Mayo)表示:「人們越來越認爲銀行難以分析、不可投資。」

您已閱讀29%(586字),剩餘71%(14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