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

銀行業安全過頭了?

Lex專欄:許多發達國家現在所需的,是藉助銀行槓桿推動一場小規模信貸繁榮。一味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與全球經濟所需要的恰恰相反。但沒人敢大聲說出這一點。

幾乎沒有人敢大聲說出這一點,但是許多發達國家現在所需的,是藉助銀行槓桿推動一場小規模信貸繁榮。目前全球銀行業經歷的整頓,旨在防止另一場金融危機。然而,這與經濟停滯期間所需要的,恰恰相反。

例如,歐洲銀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 EBA)的觀點就反映了這種現狀。歐洲27家銀行共籌得940億歐元的新資本,以達到9%的核心一級資本率,此舉被視爲一個成功。EBA主席安德烈•恩瑞亞(Andrea Enria)認爲「歐洲的銀行現在處於更強有力的位置,應當能爲向實體經濟放貸提供支持」。這種說法在理論上就是錯誤的,歐洲經濟也繼續不景氣。

擁有更高資本充足率的銀行,其實是更弱的銀行。沒錯,在持續虧損情況下,充足的資本金能有所幫助。但除非出現虧損,否則保持高資本充足率只會讓銀行更弱,而非更強。減少槓桿意味著規模更小的潛在資產負債表、更低的淨利潤和股本回報,貸款受到抑制。即使是像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這種健康的銀行,其2012年一季度貸款總額也處於兩年前的水準。同樣,摩根大通(JPMorgan)上週業績報告顯示的商業貸款淨額,也跟2009年水準相似。

您已閱讀64%(497字),剩餘36%(2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